他把传统文化融进中学生的教育中
2018-05-05 浏览1445次
他把传统文化融进中学生的教育中
——规矩心中存 方圆自会来
颁发优秀德行奖
听瓦房店市孔子文化研究会会长吴虚实说我们有一位很棒的会员在一中学校教书,他十分关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校里的落实与传承,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上颇有特色。近日,身为市孔子文化研究会影视新闻部部长的我决定前往瓦房店市第一初级中学初一(7)班一探究竟。
全班同学背诵《论语》学而篇
在瓦房店市第一初级中学初一(7)班,每天清晨第一堂课前,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教室里安静无声,同学们肃然静坐,神态专注,似有所思,这是全班同学在做每日必修的3分钟“晨静”功课,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摒弃杂念,集中心思于即将开始的全新一天的学习;下午放学前,仍有3分钟的静坐,同学们还需做“晚省”功课,反省自己今天做的事,有没有做错的,如果有今后应当怎样规避。
初一(7)班的班规
以上是班主任丛庆对学生们要求的每日必修课之一。丛庆对记者说,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思路源于《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虽然孔子说的“三”不止是三,而是随时。但我们很难做到,可每日“一”省还是能做到并且是很有必要的,最起码,让学生知道做人还有“省察自身”这样的事,时间长了,这就有可能会成为孩子们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从小爱好国学的丛庆,深感《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中的智慧给自己带来的帮助,他说,我的工作和生活,很多时候都得益于其中的智慧语言,因此,在成为初一(7)班的班主任后,他在想,我要怎样做才能让我的学生和我一样,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益呢?给他们一一解析《论语》、《道德经》吗?时间不允许,孩子们理解力也还不够,那怎么办?只能简单地讲解,然后就是读经!读!背!于是,每日读经、背经又成了初一(7)班同学的另一必修课。
现在,国家倡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面对学生们还未完全脱去稚气的小脸,丛庆深感自己时间紧,任务重。从初一到初三,学生在自己身边的时间仅三年,他有太多的东西想要教给自己的学生,有太多的人生道理想要说给他们知道,但是,这是不现实的。
由此,他想到,当务之急,是要让学生们明白:当前,什么是他们该做的,什么是他们不该做的。上任班主任后,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丛庆立即把自己在国学中的心得体会汇集成了琅琅上口的280个文字,他给孩子们制定了班规!定下了规矩!丛庆说,一个学生,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当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否则,在不远的将来,必将寸步难行!没有规矩,哪来的方圆呢?
课外活动亲近大自然
班规第一条便是“为学第一当静心,心静方能日月新”,作为学生,一会想着打游戏,一会想着踢足球,还有多少心思能留给学习?班规的最后一条是“人生一世怎样活,德才兼备就是我!”这样务实又气势雄浑的话语,对学生的鼓舞是不言而喻的。于是,背诵班规又成了初一(7)班每日的又一必修课。丛庆说,当学生犯了错,让他们自己比照班规,他们很快就可以自省。在自我约束力不够的时候,班规正是对学生最得力的约束,也是对学生心灵的润泽。
记者来到初一(7)班,班里窗明几净,讲台上擦黑板的抹布整齐叠放,墙角边扫除工具摆放有度。和学生们面对面,欣赏他们齐声背诵《论语》学而篇、《道德经》和班规。孩子们稚嫩的小脸充满真挚和热情,那一刻,真是让人感动。
书画小组学生作品
接下来与孩子们聊天。问他们读经后自己有哪些收获或改变。有的说,我知道了一个人要懂得“慎独”,以前总是在老师或同学面前做好事,现在,即便无人看见,自己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有的说,我上公交车不抢坐了,懂得遵守公共秩序,谦让于人;还有人说以前自己总嫌做扫除脏,能躲就躲,现在不同了,会尽力投入其中;还有的人会主动帮妈妈刷碗;更多的人说,学会了主动去帮助别人,知道了“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的含义……
书画小组学生作品
丛庆坚信,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他希望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更要培育自己的德行,他把自己所带的班级赋名“德才班”,正是表达了他对学生们寄予的厚望。
书画小组学生作品
虽然是每日的必修课,初一的孩子,思维、身心、智力等都还未发育完全,丛庆认为,我们不会奢求学生通过背读经典就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汲取先贤最好的精神营养,尽早培养起自学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长此以往,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将是一种必然。
我们也知道,不是每个学生日后都能大有作为,但这并不代表着学生现在就可以不严格要求自己。他鼓励每个学生:花开花落自有时。虽有盛开娇艳,更兼待放欲滴。即便不能大放异彩,也要学苔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看着同学们认真背读经书的模样,应当相信,他们的青春在不远的将来定会美美地绽放。何冠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