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名家传道

任法融讲《道德经》为何常人不能达到真道境界?

2009-07-30 浏览1466次

任法融

 

道”

任法融:朋友们我们中华民族很大,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很悠久,在座的各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道”这个含义是谁说的?是老子说的。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又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讲的“道”,古往今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莫衷一是。犹如盲人摸象,不能尽其全体,未能究其所以然者。


近世纪有些专家学者,对老子讲的道,说是宇宙根源,整体及运动法则。这样的说法也好,我认为老子讲的道,是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的始祖。它虽无色声所覩闻,无形象可琢磨。它充满宇宙,古往今来,无时不在,大寰宇宙遍处皆是,它运化万物的威力是不可抗拒的。天子皇权,无法驾驭。英雄豪杰,不能抵抗。智谋高士,不能算计。金玉满堂,莫之买卖。天皇归冑,得道多助。仕宦黎庶,失道寡助;山川动植,有道则生;胎卵湿化,离道即亡。无论遐迩高卑、贤愚贵贱,无一不在道中生息。故儒家有云:“道也者,不可须谀离也。”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人)居其一焉。意即,道生天地万物之后,道之属性仍混融在天地万物之中。人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份子,既此人身中亦有道,道赋於人身为性。故孔儒说:“天命之谓性。以及黄帝说的:性人也,人心机也。”既此,人之本性是道之体现,道有什么功用,而人性同样就有什么功能。所以常能保持人之本性存在,就有高尚的智慧。


如伏羲拟“河图”与“洛书”之数而通晓天地阴阳造化之机。黄帝发明指南车可辨认方向,周文王画卦象善度三才之臧否,姜尚用兵如神,孔明智谋绝顶。佛祖洞观无碍,明察三世因果。

为什么常人不能达到真道境界呢?

任法融:圣真讲:“众生不得真道者,是因为百般情欲缠绕自身,以致烦劳妄想,障迷天赋(本性)失去大道属性,然则用什么方法能明道呢?仙真讲:“身内无有贪心,外无物欲之念,达到以上境界而道自明矣。孔儒主张自诚明谓之“率性”之谓道。佛说“观自在”。五蕴皆空。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道讲:“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性远观其物,物无其物。道、儒、释三家虽说法不一,但其宗旨都是主张屏除诸妄念,解掉心地挂碍,消尽念虑,方现本性,在自我本性中体现道的妙用。将这种理念,而老子在《道德经》中用这样“常无欲以观其妙”一言蔽之,真可谓,清静真一为不二法门。由此可鉴,道、儒、释三家对道的认识及如何明道的方法是殊途同归,是相同的。人们不分贤愚贵贱,是人必有性,有性就有道。由此可见,人人可明道,在座的各位,让我们各自清静自我神心,不但自身成道,还可阐扬大道。

如何从道教中加深自身的修为来获得内心的平静?

主持人:下面有提问,他问作为当今社会来讲人们普遍感到精神压力过大,请任大师我们如何从道教中加深自身的修为来获得内心的平静。


任法融:这位先生问得很好,为什么说是当今社会?其实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不管过去、将来都要为人处事。现在人们普遍感觉到精神压力大,心态不平和,这是普遍问题。请秘书长给大家重点讲讲。


秘书长:各位尊敬的朋友,刚才有朋友向任老提出了问题,我们从道教方面来加深修为,怎么加深修为呢?我作为一个从事道教的人来讲,我们每个人自己在成事的过程中都要有平和的心态,阳光照耀着每一个人,道教的儒子精神要求我们身心要安顿下来,在这个大的洪流中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在下面的提问中由于任大师的方言问题,主持人会进行简要的翻译)


道、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译):人是万物之灵,道已经把这些属性付诸在人与天地的关系中。


如何在管理企业中实现无为而治?


任法融:都以为老子讲的无为是无所作为的,这是把老子无为的思想的一种误解,把字的含义没有弄清楚。无为即是要专注,干什么事情都要专著,在为人处事中,无论身居何位,干任何事务,必须遵从失误的自然法则,不宜容有任何主观、意气、感情、私人而立身处事,自然理事必成,业必就。尤其在企业管理中间要落实这点,不要掺杂个人的感情,尤其现在是亲戚朋友多。无为是不要掺杂个人的主观意志去干事情。


主持人:经过任大师的演讲我们要把这个误点消除掉,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消极作为,怎么去实现它,任大师讲得很清楚,人干什么事情不要有主观意志,不要有私心杂念,这样企业自然能管理好。

道法自然的自然跟我们平常理解的有什么不同?

主持人(译)自然是本来自然而然的意思。

黄帝与老子之间的思想体系有什么联系?

主持人(译):任回答的相融道家的文化。黄帝作为民族整个的祖先他有起始性的号召力,黄帝的发明有七八十项,任会长提到了黄帝《内经》,黄帝的《内经》确实造福了人类,包罗了万象。身为黄帝他为平天下事之前,他要论道,大力治道,讲出了治道的精华,使道得到了升华。


怎样看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主持人(译)现在的科学毕竟是有限的,它不能认识大千世界所有的东西,但是它是可以发展的。宗教是近代科学进步以后才特别关注的,科学里面有许多概念是要探索的,我觉得咱们最好不要涉及这些。在中国佛家文化是理性的,它主要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对科技不太关注;道教我们认为它是神秘的,还需要更多人的认可。科学和宗教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这是需要清醒的。

秘书长:道教盛行的是本土宗教,有历史的关系,在明代前期对道教是很重视的,认识很深,到了明末的时候社会上层和道教造成了误区,在清代的时候满人认为道教是汉人的宗教,是新中国救了它,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宗教是一律平等的。道教是本土的宗教,是不能丢的,道教的主题精神是要讲“道”、讲“德”。

和谐社会和道教之间如何相互协调?


任法融:和谐是中华文化的最高价值理念。《道德经》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又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自然界的万物虽然千差万别,形态各异,但都是由阴阳二气恰到好处的和合而产生的,阴阳二气的妙用就在于和,表现出一种适中处和的特性。人类即道性,道性属“和”。人类和谐,天下太平,社会稳定,刀枪入库,走马以粪,事农务田。男耕女织,鸡犬之音相闻,和平之歌互唱,携手并进,同生共荣。


主持人:感谢任大师的精采讲演。各位嘉宾,“和”中国文化理念的最高境界,“和”是和谐,是相合的完美状况,五藏六府和谐身体才能健康,社会和谐国家才能兴旺,只要和谐就能消除种种不利因素,是主动的,自然而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和谐是我们事事处处追求的目标,要达到和谐状态对事物的发展是健康有利,和谐是时代的主旋律,成为全世界共同努力的方向。所以,今天任法融大师精采的讲演对于构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和谐甘肃具有重要的意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