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部分中小学开展儒家文化教育
2009-08-28 浏览86次
3所学校的儒学解读走进大连第38中学的教学楼,一道《论语》走廊就呈现在眼前,5层楼的5条走廊根据“仁、义、礼、智、信”而布置,古香古色的仿木书简书写论语中的语句挂在墙上。每个班级每天早上还在黑板的一角写上《论语》中的一两句话,放学后老师在进行一天的总结时也会把其解释结合实际传授给学生。大连瑞格中学则要求每名学生都背诵《弟子规》,时间就在每天的早读时,此举从2005年初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大连鉴开中学大连部分中小学开展儒家文化教育儒家思想悄悄回归中国华夏网则把5.8米高的孔子塑像请进校园。校方表示,不仅要把孔子请进学校,更要把孔子思想注入学生们的心田。
把孔子及《论语》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来影响学生是大连第38中学的设想。“我们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学区内20%的人口是外来人口,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大专以上学历者占不到20%,接近50%的人学历在初中以下。”该校副校长迟明莲说。学校的观点是,抓孩子的考试成绩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好习惯,会做人、做事。在思考和考证了一年之后,学校找到了一个载体,就是孔子及《论语》。
同样作为一个儒学的积极推动者,大连嘉汇教育公司总经理高山在一年多前就开始在所属的两所中学推广《弟子规》。他的初衷就是要学生“读经”,让学生传承经典。他说,《弟子规》作为“天下第一规”,对学生学好规矩,树立做人的标准起到积极作用。学生背了近两大连部分中小学开展儒家文化教育儒家思想悄悄回归中国华夏网年《弟子规》,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变化很大,最明显的是知道孝顺父母了。
2006年9月28日,一座孔子塑像在大连鉴开中学揭幕,副校长徐桂珍说,学校要把孔子的教育思想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而有所收获。
一所免费书院
不仅大连的学校在推广儒学方面做出努力,在大众文化场所,对儒学的推广也在悄悄进行。在大连市图书馆内的白云书院内,一个针对儿童的免费国学艺术班,在每个周末都会吸引近百名孩子到这里学习。来这里学习“四书五经”的学员年龄在6岁到12周岁不等,来上课的时候,每个人都要穿上古香古色的学生装,在装修如古代私塾般的书院里学习。
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学员接受情况和6年前刚创办的时候不一样,那时候认同的人很少,而现在是不认同的很少了,“目前我们有100名学员,由于场地受限,这是在安全范围内所能承受的最大数字了,如果敞开了收,能有不止1000人报名。”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学习班里的教职人员,全部都是义工,在十几人当中,很多人是专职教师。
国学艺术班的开设就是要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而国学中的儒家思想,会令儿童对于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有一个系统的规范。“孩子们在学习中不需要理解,他们只要学着去记忆,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教育者期待国学传承者
儒家思想的支持者相信,通过传授已经延续了2500多年的儒家思想,能够填补由于现代化进程造成的道德真空。在注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今天,儒学的兴起对此也做了一个诠释。
大连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王冬凌认为,学校德育教育利用儒家思想为载体,对青少年立身处世是有好处的,因为儒学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互助、友爱,为人要有与人为善等思想。
她认为目前大连一些中小学注重儒家文化和思想的背景有二:一是人们每天生活在儒家思想的氛围中,每个人在生活中对其“日用而不知”,人不能抛开传统文化而生存,正是如此,一些人士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二是青少年一代对儒学了解不太多,学校开始重视,以期待对中国文化有传承。
“国际上对国学的研究也很盛行,美国、加拿大都设有‘国学院’、‘国学研究所’。”她说,“有人甚至戏言,再过些年,研究国学要到国外留学。”
这是一个事实,中国的学生不会“四书五经”,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而这些被漠视的文化,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儒学文化圈内的这些国家倍受重视。
王冬凌认为,挖掘儒家思想里精髓的东西、利用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必要的,关键是注意方式方法,有的时候背诵固然重要,更要让孩子了解它的内容和意义。
“国学”走进中小学课堂?
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纲要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办好世界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大连有关专家预测,今后中小学课堂中,将更多出现传统中国文化,正在时兴的“国学”有可能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更多的人在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