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本会新闻

传统文化大讲堂:闫枫讲说《在民俗文化中找回自信》

2018-09-18 浏览236次


9月16日,由瓦房店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市孔子文化研究会、图书馆承办,瓦房店市新阶联、泽正堂书院、孔子学堂协办的2018年“市民传统文化讲堂”第16讲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开讲,著名儿童音乐剧作家、导演,中国首部关爱留守儿童音乐剧《有爱有未来》的词作者、编剧、导演、制片人闫枫为听众讲说《在民俗文化中找回自信》。
 

 
闫枫在开场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义文化繁荣兴盛。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要求中,特别提到要“加强中外人文化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在这几千年的变迁中,民俗文化并没有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消亡,随着朝代的更替,时光的流逝,反而变成了约定俗成的与中国民族子孙息息相关的祭祀、节日、戏曲、丧葬以及食物、器物的制作等等。这充分说明了民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及作用于不同民族与家庭之间的黏合力,而这恰恰是文化自信的源头。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在这个根里有对自然的敬畏,有对自然的研究与探索,有对人生的思考等。它以家庭、家族为基本传承单位,以老一辈的口口相传以及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行为作为传承的方式和手段。民俗文化传承的载体多姿多彩,戏曲无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闫枫认为,为发扬光中国戏曲,古老的戏曲急需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综合创新。从物质层面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到精神层面的家国情怀、君子人格、魏晋风度、盛唐气象等,都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重要部分。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在教化世人、移风易俗、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是其时代价值和自信底气所在。

当民族文化深深的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就会形成一个文化的极大向心力,拥有这样文化向心力的民族一定是这个星球上最有思辨性,最清醒的,最有希望的民族后天。(图 泽正堂  文   何冠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