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本会新闻

传统文化大讲堂2018首场讲座: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与传承

2018-01-14 浏览230次


114,由瓦房店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孔子文化研究会、图书馆承办,瓦房店市新阶联、泽正堂书院、孔子学堂协办的2018年“市民传统文化讲堂”第一讲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开讲,中共大连市委党校教师韩士海为听众讲说《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与传承》,为听众解析中华传统文化何以能传承悠悠五千多年。

 

韩士海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十九大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文化自信也作出了深刻的阐述。

 

我们所具有的文化自信从古至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自信→自卑→自觉→自信。古代中国,由于文化的先进性,人们是自信的,至唐朝达到鼎盛时期。英国近代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曾说过,在工业革之前的1500年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韩士海认为,中国文化的衰落,始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打击沉重。从此,中国开始寻求变革之路,变革之路曲折而漫长。到民国初期,中国人真正丧失了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开始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批判与破坏,直至文革结束后,传统文化重新得到重视。

 

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在《展望21世纪》中曾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季羡林先生也曾说过:21世纪是东方(中国)文化的时代,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文化。

 

那么,中华传统文化何以传承五千多年而不衰呢?韩士海说,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特性——连续性和人文性。中华文明自产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从6000多年前出现的红山文化开始,历经了各朝各代从无间断。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忠义、道德也从未改变。中华文化还具有超强的同化力,它以明显的先进性多次“同化”以武力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又因着它的包容性,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发展充实自身,也更具生命力。

 

韩士海说,短短的一课并不能讲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与传承,但它的魅力我们都能从中国的书画、诗词典籍中有所体会,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整场讲座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开始解析,脉络清晰,因果明了,其穿插的历史事件和典故也引人入胜,开拓了听众的视野,加深了听众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得到听众高度评价。(图 泽正堂书院  文  何冠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