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本会新闻

传统文化大讲堂:吴承刚禅解《大学之道“止于至善”及其方法》

2015-12-08 浏览84次

12月6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市孔子文化研究会、图书馆承办的2015“市民传统文化讲堂”第22讲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开课,禅文化学者、中华孔子学会会员、大连儒学会副秘书长、瓦房店市孔子文化研究会会长吴承刚为听众阐释《大学之道“止于至善”及其方法》。

讲座的开篇,吴承刚引述了杨澜访谈录中张朝阳说过的话“我原先以为越有钱越有名气的人越幸福,但事实上,我现在感到,钱的多少与名气跟幸福没有关系……”,吴承刚说,这是因为,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钱越多或是名气越大,可能就会带来更多的苦恼,因此,在创造身外财富的同时,别忘了创造内在的财富,这个内在的财富就是——“止于至善”。

吴承刚进一步讲述,止于至善来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由此看来,人,要想达到“止于至善”这个境界,必须知止,方有后面所述一系列所得。

对于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吴承刚说必须要有知觉,对自己有透彻的了解,用禅文化来说,就是要用“真如心”来警醒自己的“生灭心”,时时观照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行,这样,才能做到“能知能觉”,这与苏格拉底说的“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同出一辙。

在现实生活中,要达到能知能觉的境界是不容易的。吴承刚说,“不怕妄念起,就怕无知觉”。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只要时常不忘用一颗审视自己的心来观照自身,朝着“心不着于物,应无所住”的目标努力,人的智慧才能得到增长,就会幸福平安。(图:永革   文:何冠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