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国学摘要

张红星:国庆与民族自信

2016-10-06 浏览303次

 

2015年4月本会会长吴虚实敬聘张红星教授(左)为瓦房店市孔子文化研究会国学顾问

 

| 张红星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陆机的《五等诸侯论》一文:“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在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等。因而把每年的这些日子称为“国庆”。如今则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现代意义上的国庆,从全世界来看,基本上起自十九世纪。1901年,梁启超曾经解说“祝典”为“纪念旧事业而奖励新事业”及“借已往之感情,作方新之元气”。他举出美、法两国为例,称“美国之七月四日,法国之七月十四日,为开国功成之日,年年祝之勿替焉”。即便到了今天,以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国,仍然没有固定日期的国庆节,而是以每位君主的生辰为国庆。(前不久创下在位时间纪录的伊丽莎白二世的生日是421,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才将官方诞辰日调整到六月。)   

十九世纪的世界各国大多以君主诞辰为国庆,中国自然也不例外。清代与前代无异,皇帝的生辰,被称为万寿节或者万寿圣节,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决定日期还有一定的禁忌。比如末代皇帝宣统,他的生日是正月十四,但恰逢道光之忌日,且后一日为元宵节,故而只得提前一天,以正月十三为万寿节。按照惯例,皇帝或者在宫,或者在园,或者在木兰狩猎,或者在行宫,在京及随从王公大臣文武官员必须穿蟒袍及补服,排班祝嘏,于清宫内赐宴听戏三天,在外官员则上折庆祝,进呈方物,于任所望阙行礼等等。

    在北京,宫内外街道皆布置御座、景点、彩灯、戏棚,家家户户门口亦悬挂红布、红灯,商店贴上“万寿无疆”之楹联。不过就清末在京日人的观察,京城的万寿节景象,并没有展现出“国家大祭日作为国民当共庆之日的特别意义”,京外则更无论矣。与日本人的观察相合,康有为也认为老百姓的参与度并不高,故曾在戊戌年上《为万寿庆辰乞许士民庆祝并刊新政诏书折》专门讨论此事,盖因每次万寿节只有“职官行礼”,并未百姓同乐,所以他希望能够将节庆电告天下,人人立万寿牌,家家悬万寿灯,并仿照端午、中秋之例,“停业一日,以胪薄海之欢”。此后的1902年,清廷基本采纳了这一建议的内容,光绪万寿节放假三天。      

晚清的驻外使节又是怎么过本国的万寿节呢?同治光绪年间,也就是中国融入近代外交体系之初,一年有三个万寿节,分别是皇帝的生日以及慈安、慈禧两太后的生日。志刚、孙家榖使团就在海外度过了中历七月十二日的慈安万寿节,使团成员俱公服行三跪九叩之礼。使团领队,美国人蒲安臣听说了前来询问,并称“中国礼节,虽远方亦不敢怠忽,甚合道理”。正式派出驻外公使后,一般在使馆举行仪式,大体如在国内而稍简,行三跪九叩之礼。随着条件的改善和技术的发展,使馆的万寿节也开始多出一些花样,比如光绪十六年(1890六月二十八日,光绪万寿节,薛福成让使馆四周栏杆上悬挂五色彩灯,营造节日气氛,又安排煤气公司“以铁管为范而引火”,形成“天子万年”四个大字,据说光照数里之远,引得“洋人聚观,啧啧称颂”。当是最早的霓虹灯。   

不过也有驻外公使不甚注意万寿节礼仪的情况发生,比如同治戊辰科状元洪钧(赛金花之丈夫),作为出使俄、德、奥、荷四国大臣,常驻德国。或许是忙于自己的《元史》事业,或许是不喜交际,洪公使似乎对使馆外交事宜不太上心,曾被同僚薛福成评价为“聪明有余,而稍不肯任事”。外交上的交际和周旋不甚上心,对于臣子仪节亦得过且过。光绪十四年(1888)慈禧太后万寿节(十月初十),洪钧身在俄国赴德国途中,不能率众人行礼倒也说得过去,但是对使馆人员也全无节日布置,当天没有按时升旗,宴会也是后来补开。当日中西交往渐深,信息传递较为方便,西方报纸上会刊登中国万寿节事,中方人员也清楚按照外交礼节,需要举行悬旗等仪式,所以使馆安排失当,往往会被视为外交上的失礼和外交官的失职。   

    同年正月光绪大婚,二月慈禧归政,在当时也算准国庆的大日子,据说驻英美各使馆,乃至于新加坡、旧金山各领馆,都有庆典活动,但是“独柏林使馆,既不拜牌,亦不升旗,外邦新闻纸啧啧称述,而使馆寂无举动”。更有甚者,洪钧某次很可能都搞错了光绪的万寿节日期(六月二十八),在六月初九通知使馆人员“于初十日拜牌,询其何因,则曰万寿”。(这很可能是洪钧把光绪六月二十八和慈禧十月初十搞混了)此事之糊涂程度,相当于今日中国驻外使馆,在912宣布举行国庆仪式,故而当日使馆中有人直谓洪钧“目无君父”。张德彝即当日驻德使馆参随人员,对洪钧的作法颇有意见。据他观察,“外国凡君主生辰,通国人民朝夕庆贺”,有君民同乐之风,在有西人问及中国是否如此时,他回答得非常详细,并专门指出,届时“各省督抚以及出使大臣”都要率属下“恭拜圣牌,行三跪九叩礼”,此话显有所指。   

    洪钧任公使期间,曾经拒绝留德学习军事的学生,参加万寿节典礼的要求。张德彝对此也很不满意,故反其道而行之,在其自己担任驻英公使期间,每逢万寿节,都要招待在英留学生及其他国人聚餐,以伸张其思乡爱国之情。不过这也碰到了问题,每次来吃喝的起码二十多人,有些并不相识,有些甚至在馆舍内见到张公使,熟视无睹,就当作不认识一般,可见并不感谢其宴请之情。晚清驻外使领馆的总体情况而论,洪钧这样“目无君父”的毕竟是少数,使节人员在中国皇帝、太后的万寿节通常会举行仪式,一方面尽到做臣子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将此作为外交工作来看待。此外,他们还多出了一项工作,就是在北京的各国驻华公使恭贺皇上或者太后万寿节之后,代替总理衙门向所在国外交部门表示感谢和回访。

    “双十节”,是辛亥革命纪念日,也是中华民国的诞生日,即“国庆日”、“双十国庆”、“双十庆典”等,是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为纪念公元19111010(即:清宣统三年、辛亥年农历八月十九)发动武昌起义的庆典。清朝末年,由于政治的政体腐败,种族矛盾激化,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致使国家面临覆灭的命运,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孙中山先生集合社会先进力量,进行革命的发动与准备工作,决心推翻满清政府,拯救中国,拯救中华民族。革命党人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战,先后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撼动了满清政府的封建王朝。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驻军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首先发难。接着各营也相继响应,革命军气势如虹,锐不可档。武汉三镇首先光复,各省也纷纷光复。清廷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宣布退位。三千多年的君主政体,至此终于结束。武昌起义是在农历八月十九日,以阳历推算起来,正是十月十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特殊而且值得纪念的日子。因此政府特别订定这一天为“国庆节”,也称为“双十节”。

    1949年10月1,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01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1日之前一个多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921。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1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1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102,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1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2014年9月3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华诞前夜,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发表重要讲话。纵观新中国历史,这是新世纪以来首次由国家元首在国庆招待会上发表讲话,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习近平主席在回顾共和国65年走过的历程后,展望未来,提出八个“坚持”,舆论认为,习主席讲话为破浪前行的中国航船确立了新航标。这八个“坚持”分别是:坚持同人民在一起;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坚持高举团结的旗帜。

    这个八个“坚持”全面总结了中国发展事业的目的、道路、原则、方式方法、对外政策、党建与作风。与以往历年历次国庆招待会讲话相比,更为全面,分量不言而喻。不能让骄傲自满的情绪在全社会弥漫。新航标已确立,信心已爆棚。只要中国这艘巨轮沿着习主席确立的航标破浪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就在前头。历史告诉我们,实现更大辉煌,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正确的道路;历史告诉我们,实现更大辉煌,关键在于锻造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凝聚更加磅礴的发展动力;历史告诉我们,实现更大辉煌,需要拓展永续发展的模式路径。

   巴西中国和亚太问题研究所所长塞维利诺·卡布拉尔、美国大学国际服务学院副教授约翰·查尔斯、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安赫尔·马埃斯特罗、意大利著名记者、历史学家杰纳罗·圣朱利亚诺、南非金山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加斯·谢尔顿、南非约翰内斯堡市青联负责人科比尼朗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等人士对中国65年来的发展感触颇深。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在改革创新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中国取得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提振各方信心作出了榜样。前不久在杭州成功举行的G20会议,更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自信心。让我们奋勇奔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张红星教授简介:沈阳音乐学院艺术文学系原主任,中国国学院副院长、辽宁省语言学会理事、辽宁省音乐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市周易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市孔学会副秘书长、大连瓦房店市孔子文化研究会国学顾问。2013年接受华人频道《华人会客厅》专访)

返回